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香港人點樣睇時事


1. 網上輿論越來越受重視,現在除了民意調查也出現了「網絡輿情分析」,好像社會大眾都很受網上的大小爭議影響似的。政府當然也十分關心,還以此題目做研究。研究結果在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61號報告書」中發表,當中不少數據值得關注。

2. 調查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間訪問了10,000個住戶,受訪住戶內的目標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會被抽選作個別訪問。首先,調查結果顯示約 4,820,500 名 10 歲及以上人士在統計前 12 個月內通常每星期最少使用互聯網 3.5 小時(調查定義為「經常上網」),佔香港所有 10 歲及以上人士的 75.5%。而在這些人當中,經常使用即時通訊平台如WhatsApp,或社交媒體如Facebook的,佔 98.3% 。可以看到,就滲透率來說,網絡應用在香港是極為普遍的。

3. 如果按教育程度分的話,小學程度以下較少經常上網,只有31.8%。到了中學程度,已急升到82.2%,專上程度更是96.5%。按年齡分的話,55歲以下的所有組別都有80%以上是經常上網的,當中15-24歲的有98.5%經常上網。

4.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有問到受訪者進行「社交網絡活動」後和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有沒有疏離了,結果不足3%的人說疏離了,卻有超過三成說是緊密了。嗱,唔好再話玩電話令人與人距離拉遠喇。最少大家唔係咁諗。

5. 但我覺得最有趣的問題,是調查問到上網和接觸公共政策或社會時事議題的關係。似乎政府也很有興趣網上輿情有多大的影響力,特別問了兩條相關的問題:1) 過去十二個月曾經使用什麼渠道得知公共政策或社會時事議題,可選多項;2) 最影響其對公共政策或社會時事議題的取態的渠道,只可選一項。這兩條問題加起來,就得到一個幅很立體的網絡民情背景圖。

6. 首先,無論我們如何看不起電視,事實上其影響力仍然十分巨大。絕大多數人過去12個月之內都有看過電視新聞或者時事節目。得想想,一個電視節目就算只得十點收視,也已等如 60 多萬人,卻會面臨電視台腰斬。相對來說,網上一篇文章如果有 60 多萬人看過,那可是不得了。不過要認真看的話,長者和年輕人之間也有分別。65 歲以上是 98.7%,15 - 24 歲卻只有 90.5%。想想我自己,家中電視恐怕一個月也不會開一次,如果說有些年輕人可以一年也看不到一次電視,不足為奇。

7. 當調查要求受訪者只選一種為最影響其取態的渠道時,年齡分別就十分明顯了。有 78.6% 的 65 歲以上長者說電視是最影響他們對時事取態的渠道,這個數字隨年齡下降,到了 15-24 歲的一組只得 41.8%,不足一半。那麼這些年輕人覺得什麼渠道到能影響他們對時事的取態呢?是網上媒體和社交媒體,分別達 20.2% 和 11.3%。這兒我們看到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年紀越大的人越依賴電視,年紀輕的雖然也會看電視,但電視對他們的影響力卻相對來說低很多,因為他們有其他的認識渠道,特別是在網上。

8.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的定義列明就算在網上看到的電視或報章內容,也會被歸類為電視或報章,而不是網上媒體。很多在網上流傳的新聞消息其實都來自傳統媒體,而傳統媒體也很有意識的要進入網上世界,所以它們即使對年輕人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

9. 另外有兩點我覺得很有趣的,就是口耳相傳是很多人接觸新聞時事的渠道。但當說到最有影響力時,就很少人選擇了。這是因為大家不敢承認自己受口耳相傳影響,還是大家真的會去找其他的信息來源對照,就不得而知。另一點有趣的,是看網上論壇的人很少,認為自己最受網上論壇影響的人則更少。我一直以為網上論壇(特別是高登)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現在看起來,或者它的影響力不是那麼直接,可能是先有一批少眾把議題帶起,然看再在其他媒體發揚光大也說不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