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高鐵到底邊個搭



1. 政府預計高鐵每日客量為 99,000 人次,當中大部分前往深圳。回到 2009 年,政府申請高鐵撥款時對這個數字相當有信心,因為「目前鐵路乘客已佔陸路跨界旅客約 60%。高鐵只需 (…) 吸納約 50% (…) 的新增陸路跨界客源,便能達到基本情況下預算的乘客量」。來到 2015 年,我們不妨覆核一下當年的說法是否準確。

2. 查看入境事務處各個出入境口岸的旅客數字,可發現兩個有趣的現象:經由羅湖出入境的旅客正在續步減少,而經由福田和深圳灣過關的旅客正在大幅上升。這個趨勢會如何影響高鐵的客量估算呢?

3. 這兒我們得問問那些用由福田和深圳灣過關的旅客,為什麼會選擇這兩個口岸。很幸運,在 2014 年初的規劃署調查當中,有問到這條問題。理由選擇為「鄰近行程起訖點」的旅客,在福田佔 61.4%,在深圳灣佔 66.3%,比其他口岸都要高。相反,選擇在沙頭角過關的就只有 49.2% 表示是因為「鄰近行程起訖點」。用俗語說,這些新增旅客選擇由福田和深圳灣過關,是因為這兩個地方「就腳」。

4. 為什麼「就腳」呢?我們再看看另一系列的數字:交通工具調查。原來在過去數年,乘搭路面公共交通(巴士、小巴和的士)接駁出入境口岸的旅客正在大幅增加,從 2007 年的每日 30,800 人,到 2011 年的 78,200 人,再到 2014 年初的 113,400 人。查看香港的交通網絡,有最多路面公共交通接駁的口岸就是福田、皇崗和深圳灣口岸。交通工具的數字和山入境口岸的數字相當敏合。

5. 對於居於新界西的朋友來說,大概已經猜到我想說什麼了,因為這些數字訴說的正正就是近年新界西居民的日常經驗:近年有越來越的內地人經由福田和深圳灣過關,乘客巴士前往屯門和元朗購物。先前的反水貨客示威,正正在這些地區發生。

6. 讓我們回到基本:政府預計中港之間的跨境客量會不斷增加,而高鐵會吸納這些新增客量。然而,原來近年的新增跨境旅客當中,許多都是去新界西買日用品的。他們的目的地不是西九龍,高鐵總站對他們反而不「就腳」。因為他們買的日用品,他們也不需要快而更需要便宜(”B”字頭巴士線的車費只用十元左右,高鐵車費卻要超過四十元)。日後高鐵通車,對他們的吸引力將會十分有限。

7. 如是者,我們面對兩個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性:高鐵失敗了,政府錯估跨境旅客的喜好,高鐵客量長期不足,要香港市民不斷補貼營運開支。

8. 第二個可能性:高鐵成功了,原本使用羅湖、皇崗、福田或深圳灣的旅容不知為何都改用高鐵了。這對新界居民該是個好消息,西九龍的居民卻恐怕不會這樣想。因為政府預測每日 99,000 人次的高鐵客量,大約就等於現時深圳灣口岸的客量。試想想如果從今天起有相等於深圳灣口岸的人流在柯士甸站一帶出現,會構成多大的交流和社會壓力?

9. 兩個可能性,你想要哪一個?可以兩個都不要嗎?


December 30, 2015

政府涉隱瞞高鐵客量預測出錯



1. 香港要不要建高鐵?在 2009 年的高鐵爭議當中,政府再三強調高鐵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具體的數字,是 870 億元。這個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按照當時提交立法會的撥款申請文件,政府是按照中港兩地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預算,推算出未來中港之間的交通流量以及當中高鐵乘客的百分比,然後把這些乘客所節省的時間量化為金錢。

2. 來到 2015 年,高鐵超支了,政府要追加撥款。在政府最近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提到要修訂當年預測的經濟效益數字,卻沒有提供詳細內容供公眾考核。

3. 由於經濟效益的預測來自客量預測和他們所節省的時間,而高鐵的設計速度在過去數年沒有改變過,則我們可以推斷:政府自己也發現高鐵的客量預測出錯了。

4. 問題是,這客量預測有多大誤差?當年的預測是每日 99,000 人次。現在的預測呢?政府沒有公佈。但這個數字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可以依此計算高鐵實際的票務收益,並由此推算出日後高鐵在經營上會否出現虧損。如果高鐵有可能出現經營虧損,則市民將要長期資助高鐵的日常運作。如是者,我們便要認真考慮讓高鐵「爛尾」是否一個更好的選擇。

5. 政府沒有公佈這方面的新數據。但是,政府不公開,我們可以自己計。

6. 在 2009 年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當中,假設了在 2009 至 2015 年期間,廣東省 GDP 的年增長率是 9.6% 至 11.8%,2014 年的實際數字是 8.5% 。個別數字的差距更大。本來預計東莞 GDP 的年增長率是 9.0% 至 13.3%,2014年的數字是 6.6%。很明顯,當年的高鐵客量預測錯估了中國經濟放緩的步伐。

7. 文件中類似的錯估還有很多,這兒不便一一細數。我們直接跳去最關鍵的數字:政府本來預算到了 2016 年,中港之間每日的跨境客量是 698,000 人次(不包括飛機)。讓我們看看實際的數字:按規劃署的統計,2011年底的數字是 485,500 人次;到了 2014年初,則是 539,300 人次。以這個增長的速度,在 2016 年將幾可肯定不會達到政府本來的預算。事實上,香港市民相信也普遍不希望中港跨境客量出現大幅增長。如是者,高鐵的潛在需求又重何而來呢?

8. 我的要求很簡單:公開更多的數據。以上的質疑,誠然是基於有限數據下所作出的推測,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要推翻我的推測,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提供官方的最新數據,連同詳細的推算基礎,以供公眾考核。

9. 既然政府已經估錯了一次,現在要再申請撥款,這次提出的理據應該比上次更詳盡。上次用了 23 頁紙解釋,沒理由這次只得半頁紙。如非有心隱瞞,則政府應從速公開。

10. 畢竟,政府要問香港市民拿錢建高鐵,市民想知道建成之後到底會有多少人乘搭,這應該不是一個過份的要求吧。

----

12月17日更新:

11. 我再看過入境處的2014年全年口岸旅客數字。在剔除司機數字之後(我相信司機,特別是貨車司機,應該和一般旅客分開處理),入境處的數字比規劃署的數字略高,但和高鐵預計的數字還有相當距離。

12. 我特別注意到落馬洲站和深圳灣的旅客數字在2014年的下半年有十分明顯的增加。這和我們日常經驗吻合,就是新界西在去年下半年出現了大量前來購買日用品的旅客。這些旅客是否日後高鐵的潛在客源,我不清楚。所以我還是回到原來的那句話:請政府公開更多的數據,以供公眾考核。

數據來源:
2009 年文件:http://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1116cb1-503-2-c.pdf
2015 年文件: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20151214cb4-333-2-c.pdf
規劃署數據:http://www.pland.gov.hk/pland_tc/p_study/comp_s/nbsb2013-2014/NBSB2013-14.pdf


December 15, 2015

高鐵必須要有一地兩檢?


1. 理論上,高鐵是必須要有一地兩檢的。如果從西九出發的旅客都要在深圳下車,然後再上車才能前往各地,高鐵的優勢就會消失。但是,理論歸理論,實際又如何?我們一起看看數據吧。

2. 按照政府自己的推算,原來高鐵有 66% 的旅客的目的地是深圳。對啊,所謂高鐵,主要提供的其實是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城際服務。對於這些旅客來說,他們本來就會在深圳落車,因為深圳就是他們的目的地。就算沒有一地兩檢,他們也不用因此而落多一次車。

3. 另外有一些旅客的目的地是廣州和東莞。他們的問題不難解決。只要在東莞虎門和廣州南站設置入境設施,旅客便不用在深圳落車過關。

4. 至於前往中國各地的旅客,我們固然很難要求每個城市為香港設立獨立的高鐵口岸,而香港和這些城市之間的客量也不足以設立點對點的跨境高鐵服務。但反過來說,正正因為客量有限,也說明了就算做不到一地兩檢,真正受到影響的旅客其實也不多。

5. 再者,深圳市內的軌道設計是這樣的:深圳北站往北走通向廣州南站;深圳北站往南走則分岔開兩條線,一條經福田通往香港,另一條經潮汕、廈門、福州、溫州、杭州至上海。這個配置決定了一點:來自這些地方的列車,本來就不會以香港為終點站;而從香港出發去這些地方的旅客,無論有沒有一地兩檢,本來就要在深圳北站落車和轉車。*

6. 真正受到影響的旅客,是由香港出發前往武漢方向、桂林方向或南寧方向的旅客。沒有一地兩檢,來自這些地方的列車就只好以深圳為終點站,不能直達香港,而香港旅客都要在深圳過關和轉車。問題是:就算按政府的估計,香港每天往來這些目的地的旅客只有數千人,我們是否要為了這數千人要轉車的麻煩,而要在香港推行一個極受爭議的一地兩檢方案?

7. 結論:從數據去看,我找不到高鐵必須要有一地兩檢的理由

----
* 有網友指出高鐵列車是兩頭牽引的,來往潮汕方向的列車可以在深圳北站的站內調頭,便能同車接駁香港。這理論上可行,實際上站內調頭需要整備時間(座位要調轉方向,這時候乘客同樣都要下車到月台等候)。以桂林北站為例,站內調頭的列車都要15至20分鐘的整備時間,這樣從一地兩調節省下來的時間都失去了,不值得。再者,深圳北站是否願意每列來往潮汕方向的列車也要花人手去做站內調頭,也是一個疑問。


December 1, 2015

提名梁振英的區議員



區議員的其中一個工作,是選出 117 名選委會成員,負責選出特首。如果你還未決定 1122 要投票給誰,請你想想要不要梁振英連任吧。

下列區議員在2012年的特首選舉中提名了梁振英
他們現正尋求連任
不想他們替你提名多一次,1122 鐵定要投票!

 November 20, 2015

候選區議員海報地理學



1. 臨近區議會選舉,各候選人都把握機會拉票,而其中一個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商舖門前張貼海報。按照《選舉活動指引》第七章第18項,在私人地方張貼廣告是要得到佔用人的書面許可的,所以不同候選人的海報分佈也反映了社區中的政治面貌。如是者,我選擇了我最熟悉的選區,做了這張圖。

2. 第一點觀察,是只貼建制派候選人的商舖有很多,遠遠多於只貼其挑戰者的商舖。我以為大多數店舖會選擇兩邊都貼,方便日後無論誰當選了都可以打好關係。事實並非如此,很多商舖都有其立場,也願意通過張貼海報去公開立場。

3. 但總的來說,大多數的商舖都是一張海報都沒有貼的。這些商舖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連鎖店,另一種則是主攻年輕人的中高檔食店。相反,那些扎根社區很多年的小店,則比較願意張貼候選區議員的海報。

4. 有件事我不太明白:區內幾乎每一間中小型地產代理,都貼有民建聯候選人的海報。民建聯和地產行業有什麼關係呢?

5.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研究。你要不要基於商舖的政治立場選擇是否光顧,這是你的個人選擇。

6. 分佈以2015年11月5日為準。如有錯漏,懇請指正。

(9:53pm 更新)

7. 網友報料:「民建聯有個地產行業乜乜乜聯會,間中會有飲飲食食的活動。另,那些小地產鋪老闆,很多時得到業主信任,會授權比佢在立案法團裡面做委員,由於授權不設上限,有些人可坐擁40% 授權,變相在法團內呼風喚雨。法團要開會時又可能會借議員辦事處,及文件抄送比議員。」

8. 也是網友報料:「好多小店老闆都好怕議員向部門投訴衛生/阻街問題,一般都會行個方便比現任議員貼海報。」

(11月7日 更新)

9. 商舖補漏
劉勇威:新鹿鳴居
張國慧:鴻運茶餐廳、新福行物業
兩者皆有:新域單車、宏達鋁窗


November 5, 2015

原來泛民可以大勝區議會



1. 我想你在區議會選舉投票。

2. 建制派能夠壟斷區議會的席位,並不是因為所謂的蛇齋餅糉,而是泛民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我們來比較2011年區議會選舉和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泛民和建制候選人的得票數字。以中西區為例,這兒的所有選區在2011年都有泛民候選人競爭,較易和立法會比較。在2011年區議會選舉,泛民總得票是18,195,建制總得票是23,766。到了2012年立法會選舉,泛民總得票是29,028,建制總得票是27,931。兩組數字一比較,泛民在區議會少了10,833票,建制卻只少了4,165票。很明顯,問題不是建制在區議會選舉的票特別多,而是很多泛民的支持者往往只會在立法會選舉投票,在區議會卻不會。這才是泛民輸掉區議會的真正原因。

3. 現屆的中西區區議會當中,15個民選議席泛民只得4席。但如果每一位願意在立法會投泛民一票的選民,也願意在區議會當中投泛民一票,按照立法會個別票站的數字,可推算出泛民應得席位其實是13席,足以完全壟斷中西區區議會。放眼18區,同樣做一次推算,泛民本來可以在17區當中成為大多數,其中3區可全掃所有席位。再說一次:這件事沒有發生,不是因為蛇齋餅糉太強大,而是泛民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

4. 或者你會問,難道掛上一個泛民的招牌,我就一定要投票給他的嗎?區議會不該是先看地區工作嗎?鉛水事件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訓:最關鍵的時候沒有膽量向政府說不,平時做多少地區工作都是假的。就算建制派的候選人如何對你噓寒問暖,怎樣為你提供各種服務,抱歉,如果你知道他原來會在關鍵時刻出賣你的話,那麼他就是社區的罪人。相反,泛民的候選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在政府的一邊。一杯鉛水,試出了真正的地區工作。投票,就是看這個:相對於他平時對你如何,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的時候他做什麼。

5. 或者你又會問,泛民有這麼多的黨派,但是我喜歡的不在我這個區參選,我甚至覺得不喜歡在我這區參選的泛民政黨啊。我同意,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都想投票給一位完美的候選人。但我們也不能意氣用事。在你當區的泛民政黨,可能十件事情有五件你看不順眼,但如果你不投票,他的建制派對手就會當選。我們又回到那條「鉛水問題」了:你不想喝鉛水,你就要投給建制派的對手,建制派才是你首要用選票懲罰的對象。至於你對不同泛民政黨的看法,你還有很多方法表達的,例如你可以捐款支持你喜歡的泛民政黨。但千萬別誤以為不投票便可以懲罰你不喜歡的泛民政黨,因為當你扭開水喉的時候,你會發現第一個被懲罰的其實是你自己。

6. 又或者你會問,區議會而已,不就是太極班嗎,為什麼要投票呢?建制派要贏就讓他們贏好了?絕對不是。「區區一億」聽說過沒有?大埔有自己友批給自己友的「林村天安門」,這可是你的血汗錢。區議會被建制派壟斷也會影響泛民在立法會的選情,這點也月很多研究證實過。從歷史上去看,泛民曾經在2003年在灣仔區得到過半數席位,做了很多革新議會的嘗試,拉闊了區議會的可能。事實上,不少泛民候選人對於社區發展,對於如何讓街坊成為社區的真正話事人,都有很多想法和實驗,值得大家去了解。以為區議會事不關己而不去投票,才是真真正正的離地!

7. 我們一直在追求真普選,區議會選舉已是香港最接近真普選的機會了。我們用了這麼大的力氣去爭取,對於我們手上已經有的那一票,當然一定要投下去。

8. 我在這兒誠邀各位,請在區議會選舉投票。不單止你自己,還有你的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都要鼓勵他們去投票。輸給對手是一回事,但原來我們只是輸在自己人沒有走出來,這也未免太丟架了。

伸延閱讀:
真議會是怎樣誕生的-2004年灣仔實驗 https://goo.gl/hz9RvC


October 18, 2015

中環返工時間圖




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調查全港十八區的居民如何看自己所住的地區,結果每一組的答案都是「方便」,無論是中半山還是天水圍的受訪者都一樣(唯一例外是西貢村屋的一組,他們說「不方便,因為我喜歡不方便」)。於是乎,我很想客觀地統計一下不同地區的方便程度有多大的差異。於是乎,我做了這張圖。

得說明一下,這張圖比我想像中要難做,因為 google 的數據很不可靠。例如我懷疑在 google 設定中行走東隧的城巴比九巴要快,九巴代表可能要跟進一下。我們也很難把塞車的情況完全考慮進去,例如新界東的居民到底該搭東鐵去紅磡轉過海巴,還是該在九龍塘和旺角轉地鐵,我不敢完全相信 google 的建議。此外, google 似乎沒有那些晨早七點只開一班的那些村巴的資料,所以這兒也模擬不了。最後就是某些行程的班次相對較疏(例如愉景灣渡輪),這張圖是假設上班的人會依照班次離開家門,而不會在碼頭或車站傻等(google是會叫你這樣做的)。

結果如何?結果發現香港大多數地方和中環的時間距離差異不大,無論你是從青衣、沙田還是將軍澳出發,其實也是一個小時之內到達。轉過頭來看,就是說從屋苑大閘到車站的步行路程,甚至乎從家門口到屋苑大閘的那段路程,反而更為重要。對於一些比較大的屋苑,如果我這兒寫45分鐘,實情可能是45到60分鐘不等,視乎你所住的座數。又,如果你住的地方是要轉兩次電梯才能離開屋苑的話,你花在路上的時間可能比一個住遠一兩個港鐵站的人還要多。這也是我無法接受「平台層」這個發明的原因。

最後,我得聲明一下,其實方便不方便,很大程度上因人而異。全香港只有 12% 的工作人口在中西區上班,所以也不用把中環放得過大。對於我來說,方便就是樓下有多過一間開到凌晨三點的甜品鋪。用這個標準來做圖的話,結果會很不一樣。


新一代上位難?


25 歲到 35 歲正是一般人事業起步的時候,也是一般香港人結婚買樓的時候。有研究指出,在 1973 年或之前出生的香港大學畢業生,他們的 25 歲到 35 歲過得比 1974 年或以後的輕易得多。在他們最當打的年紀,並沒有遇上今天香港所出現的人工不升,樓價卻狂升的現象。計算樓價後,今天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在 25 歲到 35 歲期間的收入原來是下跌的。上一代人往往投訴新一代人不能吃苦,其實他們或許根本不知道新一代人面對的環境是如何不同。

資料來自《明報》報道〈年輕人收入難追樓價 社會撕裂〉
http://goo.gl/aIYvwV

8月5日 17:40 Edit 1
有網友認為把過去和近年的大學畢業生比較並不恰當,因為九十年代前的大學畢業生明顯較少。我同意這個觀察,但也想指出問題不僅僅在於收入增長減少,而是出現了負數。無論任何情況之下,一代輕人踏入三十歲的時候,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不可能被理解為「正常情況」的。三十而立,當一代年輕人感到失望,整個社會不能置之不理。

另,立場新聞轉載了原報告全文:
https://goo.gl/neRhUu

8月6日 9:00 edit 2
趙永佳對研究方法和結論作了一點補充,值得一看: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806-opinion-youth/


August 4, 2015

大埔區住戶入息中位數



想不到大家對人口普查的數據很感興趣,這兒來一幅大埔區的詳細版。大埔區的結構比較明確,大埔墟一帶的收入最低,附近的私樓高一點,最高的當然是康樂園的獨立屋。

其實這些數據在統計署網站都可以找得到,大家可以自己查
http://www.census2011.gov.hk/tc/major-housing-estates.html

研究方法:圖為大埔區各主要屋苑住戶月入中位數,數據來自2011年人口普查。入選屋苑居住人數必須高於3000人或住戶數目必須多於1000個。

June 16, 2015 

港鐵沿線屋苑住戶月入中位數



早陣子有人問:香港人即使月入三萬也過得很難。但是,香港地,月入三萬其實已經相當不錯。借用之前大受歡迎的港鐵沿線呎價圖,這次和各位分享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統計。以寶翠園為例,有一半的住戶月入少於93580,另一半則是高於93580,至於高多少則無從得知。香港貧富懸殊,和你說堅尼系數未必易懂,看看隔一條街收入可以差幾倍,這應該相當清楚了。

研究方法:數據來自2011年人口普查。入選屋苑居住人數必須高於3000人或住戶數目必須多於1000個。以港鐵站上蓋屋苑為代表,如無上蓋屋苑則以二百五十米範圍內人口最多的屋苑為代表。如兩者皆無,則以港鐵站所處的區議會選區為代表。

http://www.census2011.gov.hk/tc/major-housing-estates.html

黑字:私人屋苑或資助出售屋苑
藍字:資助出租屋苑(包括已售單位)
綠字:區議會選區

港鐵合共 87 個站,已盡量覆核數據,如仍有錯誤,懇請見諒。

6月15日更新
1. 漏了南昌站 富昌邨 11040
2. 有人問最高和最低在什麼地方,其實兩者都不在港鐵沿線。最高的是南區貝沙灣 157000 ,最低的是屯門寶田邨 6500 ,兩者差 24 倍。


June 15, 2015

港鐵沿線物業呎價圖



買得起樓的你,即管看看什麼地方高水低水然後理性選擇;買不起樓的你,即管看看樓市如何把你推到無路可退;有樓收租的你,即管看看投資是否升慢跌快;熟讀批判社會理論的你⋯⋯我知你好想講粗口。唔,好啦,如果你真係想講的話,你講啦。

April 27 更新:sorry, 漏左「兆康苑 7301」同埋「天盛苑 4892」。自責中⋯⋯
April 27 更新2:很多朋友問到「代表性」的問題,其實在研究方法一段已經說了:以半年交易數量最多的屋苑為代表。另外,半年內不足5宗成交的屋苑無論離地鐵有多近也是不作分析的。

(研究方法:以車站各出入口約二百米範圍內過去半年交易數量最多的屋苑為代表。呎價按實用算,以2015年4月25日中原數據公佈為準。如中原無提供單獨數據,則以最近五次成交之平均數為準。)

(靈感來自:紐約市曼哈頓租金地圖)


April 27,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