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迪士尼塊地有幾大?


1. 立法會正審議迪士尼擴建的撥款申請,高官話”take it or leave it”,有網民表明寧願”leave it”,並稱「拆咗佢好過」。如果真的要拆掉迪士尼的話,塊地其實有幾大,可以做啲乜?

2. 這條問題不難答。只要把迪士尼填海區勾出來,再用同一比例放在香港的其他地方,很容易就看得出來。如果放在九龍半島的話,大約就是由佐敦道起計,整個佐敦和尖沙咀,包埋尖東和紅磡火車站。據說香港土地不足,如果換成是啟德的話,迪士尼就大約等於啟德發展區和九龍灣商貿區加起來的大小。換做一個新市鎮,迪士尼的佔地比調景嶺和將軍澳市中心加起來還要大。

3. 現在迪士尼填海區的土地大多在喂蚊,等待日後的發展,例如不知何年何日再多建一個主題公園。注意就算不建主題公園也不可以起樓,因為迪士尼樂園規定四周不能建高樓。如果要發展,就要斬掉重練,拆咗迪士尼先。這樣做帶來的財政收入將會十分可觀,因為迪士尼已經有地鐵,去中環站只要半個鐘,和元朗站一樣,而 Yoho Town 賣緊萬三蚊一實呎。攞迪士尼塊地來賣,隨時值過千億。

4. 當然,迪士尼本身是有價值的,不過這個價值是否不能取代就見仁見智。如果要吸引旅客,香港不是沒有其他景點,香港是否真的想吸引喜歡去迪士尼的那種旅客也不一定人人同意。對於本地人來說,香港本來就有一個主題公園,代表本地文化承傳,反而迪士尼代表的全球單一化則廣受批評。我知道有好多香港人鍾意去迪士尼,不過是否鍾意到值過千億就值得諗諗。

5. 於是我們回到 “take it or leave it” 的問題。既然有機會諗,又真係不妨認真諗一諗。過去十年,大家學識了「地產霸權」和「官商鄉黑」呢八隻字,知道香港的土地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地唔係冇,而係點樣排優先次序。在香港眾多土地需求當中,迪士尼應該排得有幾高,趁立法會審議撥款,呢條問題真係可以諗多一陣。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五億西九行人天橋以外的選擇


1. 政府建議興建一條行人天橋連接圓方同西九文化區,有傳媒指最終造價將會超過五億。公眾不滿造價太貴,政府解釋話施工地點有難度。其實要起行人天橋,無非是要處理西九的出入交通問題,何不 think outside the box ,思考用同樣的價錢,換另一個更全面的解決方法:無人駕駛電動小巴。

2. 西九本來就已經有打算提供環保運輸系統方便訪客。剛好近年來無人駕駛和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迅速,不少城市已經在實驗無人駕駛電動小巴,例如瑞士洛桑、美國拉斯維加斯、英國倫敦等等,法國里昂更已經有首個投入乘客服務的項目。以里昂為例,每架小巴可坐 15 人,全自動化,自己識得埋站開車,沿路避開途人。這種模式放在一些大型園區(如西九)更有優勢,因為可預先安排專用路線,無需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爭路。可以想像,要發展成 24 小時 on-demand 模式運作,應該相當容易。

3. 政府建議的西九行人天橋,沒有在立法會文件中說明預計流量。不過橋面只得七米(窄過兩條行車線),相信預計流量十分有限。要替代這個功能,大可以直接設一條無人駕駛電動小巴線,由九龍站出口直駁M+門口,旅客一步路都都唔洗行,方便過上完天橋又要落天橋。

4. 英國傳媒報道指里昂的無人駕駛電動小巴要17萬英鎊,即港紙169萬。攞起天橋的5億來買小巴,可以買300架(未計買咁多怕且有折)。西九當然用不了300架小巴(成個香港十八區都係得4350架小巴,真係買300架的話行晒成個油尖旺都仲得)。當你買夠100架,已經嚴重地誇張得好緊要,西九大劇院散場都一次過坐得晒。買車用1億幾,淨返3億幾用來做維修保養基金,已經可以運作好多年,仲未計車身可以賣廣告,之餘此類。

5. 同樣洗5億,政府就起一條政府自己都唔講有幾多人用的行人天橋,而且只係連接整個西九的其中一段。轉買無人駕駛電動小巴,可以覆蓋成個西九,由戲曲中心到M+到大公園再到故宮都得,效益高好多。

6.
以上建議,無非想拋磚引玉,迫一迫政府唔好當立法會係提款機。各位尊貴議員,麻煩最起碼問兩點:1) 到底政府預計條天橋每日有幾多人行(警告你唔好報大數,你條橋只得七米闊);2) 要處理這個人流數量,有什麼其他的替代方案。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炸彈之母」威力僅次核彈 ?


美軍於阿富汗出動「炸彈之母」攻擊目標,是首度於戰場上使用這種非核彈當中威力最強的炸彈。這炸彈的名字聽起來很恐怖,實際上的威力有多大呢?普遍的標準的「爆炸當量」,或 TNT Equivalent 。所謂「炸彈之母」的名稱是 GBU-43/B,等於 11 噸 TNT 。而 1945 年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等於 15,000  TNT 。

要和原子彈比較,因為有本地媒體都把「炸彈之母」稱為「威力僅次核彈」,包括立場新聞香港01。兩者相差超過一千倍也可以算是「僅次」,聽起來未免有點怪。 VOX 對此有跟進討論:"Some overexcited coverage has even compared this bomb to a nuclear weapon, which nuclear experts think is completely absurd."

(Okay, 是有一些叫做 Tactical Nuclear Weapon, 威力相對低很多很多。但作為傳媒,提到核武,可基本假定讀者的聯想都是戰略核武吧。再者,廣島原子彈已是最舊的款式, Trident II 的 W88 可是 475 kt TNT 的。)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倒轉國旗前,先分清左右


據傳媒消息,警方將會落案起訴鄭松泰議員「侮辱國旗罪」及「侮辱區旗罪」。事源去年1019日的立法會會議期間,建制派議員在其座位放置國旗及區旗,而鄭松泰則前往將之倒轉。對此,我提議立法會調查蔣麗芸議員以及一眾建制派議員,在放置國旗及區旗時是否不乎合《區旗及區徽條例》的規定。

按《區旗及區徽條例》附表三的規定:「平列懸掛國旗和區旗時,國旗在右,區旗在左」,而「於室內展示國旗及區旗,在確定旗幟後方牆壁的時,以人背向該牆而立,面向前方時的為準」。我們可以拿特首選舉的圖片做一個例子,當人背向牆的時候,國旗是在區旗的右邊的(換句話說,對於正面向牆的人,國旗就在區旗的左邊了)。問題的關鍵,是在立法會議事廳當中,哪一邊才是「牆」呢?議事廳是圓形的,但議員的座位本身有方向*。以議員正常發言的坐向為依據,國旗應放在蔣麗芸的右邊而不是左邊的。也就是說,蔣麗芸放錯了國旗和區旗的位置。雖然條例沒有就違反附表三列明罰則,不過為公平起見,我想調查一下也是好事來的。

當然,如果真的要罰的話,我會指出議員在立法會的言論本來就受到《權力及特權條例》保護。蔣麗芸(以及鄭松泰)喜歡怎樣掛國旗,當然也是其言論的一種,也應該受該條例的保護,不應有任何限制,所以蔣議員可以放心。不過,如果立法會自己要調查蔣議員的話,則另作別論啦。


*或者有人會問,可能建制派理解「牆」的一邊的意思是指主席的那一邊。我不同意這種理解,因為議員坐位是成半圓圍繞主席位置,有個別議員的座位和主席的座位是成90度角的難道他們如果想放國旗和區旗在桌上時,要先和自己的位置成90度角嗎?這明顯是不合理的解讀。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無綫新聞數學題


剛才在樓下上海舖食飯,店內一直在播無綫新聞,剛講到美國新聞的時候,我聽到以下的一句報道:「民主黨預料在正式表決前會發起拉布,會議規則規定,終止辯論動議需要得到三分之二全體參議員同意,即是六十名議員才可通過」。一聽到這兒,立即嚇親。美國參議院有 100 席,三分之二是 67 席而不是 60 席, 60 席是五分之三而不是三分之二。這是一條很簡單的小學數學題,新聞部怎麼會搞錯?

我立即通知了無綫新聞部的朋友,請他們改正。與此同時,我也嘗試幫他們設想一下為什麼會出錯。這兒涉及美國參議院的議會制度,也順道和大家介紹一下。

事緣參議院正在審議特朗普提名的戈薩奇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現時共和黨在參議院內佔 52 席,按道理要投票起來是一定能夠通過的。民主黨要阻止通過的話,就要阻止議案付諸表決,也就要發動拉布 (filibustering) 。當然,共和黨也可以剪布 (closure) ,但參議院規定要有五分之三同意才可以剪布,也就是 60 席。由於已經有 41 名議員表示支持拉布,剩下只有 59 名議員,即是肯定不會夠票剪布了。

這個五分之三的規定是 1975 年訂立的。之前的要求是三分之二,即是 67 席。不排除新聞部的朋友是看錯了 42 年前的規定所以搞錯了。

另一個可能,是新聞部的朋友把剪布和修改會議規則兩者搞亂了。修改會議規則是需要三分之二,即是 67 席的。

說回大法官任命,現在既然剪布不成,是否代表任命不能通過?也不一定。共和黨是可以強行通過的。上面說到修改會議規則要 67 票,現在共和黨連 60 票都沒有,固然是此路不通。但參議院運作通常是按先例和習慣進行的,共和黨大可以用 51 票推翻過去的先例而另開一個「只要 51 票就可以通過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的先例,便可以強行通過。

這就是華盛頓政界所說的「核子選擇」(nuclear option)。有這個說法,是因為這選擇和打核戰沒有什麼分別,會完全改寫參議院的運作模式。想當年美國立國的時候,把眾議員定為兩年一任,參議員定為六年一任,就是希望參議院是一個可以「坐低慢慢傾」的地方,不要常常用簡單多數的方法粗暴表決。也是因為這樣,才會有要 60 席才可以剪布的要求。

共和黨儘管可以廢除這個要求,但他們不一定會想這樣做。和香港不一樣,美國是有政黨輪替的,共和黨知道他們不會永遠也能掌握白宮,也不會永遠是參議院的多數派。如果他們今天廢掉了保護少數派的規定,有天他們成為了少數派的時候便會自討苦吃。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香港的建制派在立法會可以橫行無忌了。和美國共和黨不一樣,他們沒想過自己有天會成為少數派啊。

附新聞截圖: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大學學科性別比例分佈


1. 中學文憑試開考,數萬名考生齊為入大學奮進。為什麼要讀大學,該選什麼科,理想和現實該如何取捨,這些已經有很多很多人談過。這次和大家說別的:大學各科的性別比例。

2. 據說大學生活其中一項是拍拖,這樣的話性別比例對於選科來說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是男生又想結識異性的話,讀工科或理科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因為女生只佔 31%。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女生又想結識異性的話,選文科的話就要接受每 3 個女同學「競爭」 1 位男同學了。

3. 從歷史來看,今天的理工科已比 20 年前要好。回到 1996/98 年度,女生在理工科只佔 14 %,現在已經增長了超過一倍。類似的增長在醫科和牙科也十分明顯,其他學科的性別比例在過去 20 年的改變則不大。

4. 當然,真正的大學生活是不應限於自己的課科之內的,大學校園提供的機會數之不盡,無論是遊戲玩樂還是認真的社會參與,都會遇上不同背景甚至國籍的朋友。不過如果你不夠主動,也可以參加一些專門為解決學科性別失衡的交友活動。中大在個叫「程擊護理」的活動,專門配對工程學院和護理學院的同學,據說十分受歡迎。建議其他院校可依照本圖數據舉辦聯誼活動。如果該校只有理工科或只有文科,可考慮辦一下聯校活動。

5. 認真一點,為什麼不同學科之間的性別比例會有這麼大的分別?這是否反應了香港社會中的某些性別定型呢?外國近年流行 “Women in STEM” 的倡議工作,鼓勵女生從小開始就對科學和工程方面多培養興趣。據研究顯示,中小學老師很少會鼓勵女生選理科,調查顯示她們很少會視科學家為成功模範。類似的問題在香港存在嗎?如果存在要如何改正?這些都是認真的教育問題。我期待下屆會有一位比較掂的教育局長認真處理。

6. 整體來說,香港的大學是陰盛陽衰的,平均每1000名女大學生只得842個男生。這不是說香港的男女平等問題已經解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人頭地。畢竟,反過頭來說,也可以假設因為男學生不用讀大學也有可能得到不錯的收入(例如做地盤工人),所以女學生才會更用功讀書考試,因為她們沒有別的選擇。單看一個數據,不能就男女平等的問題妄下結論。